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体育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国家林草局等部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25〕12 号)相关要求,全面推进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工作。
紧扣目标,细化建设任务
《通知》紧密围绕 “到 2030 年,建设 100 个左右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这一核心目标,对各项建设任务进行了详细分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秉持 “两山” 理念,从资源利用、设施建设、服务升级、赛事发展、产业融合、安全治理等六个关键方面发力,推动建设工作落地生根。
在资源利用方面,强调合理开发与保护并重,确保自然资源能够可持续地服务于户外运动发展。例如,在山区开展徒步、登山等项目时,要严格遵循生态保护要求,避免过度开发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设施建设则涵盖了户外运动所需的各类基础设施,包括步道、营地、攀岩场地等,要按照高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服务升级旨在提升户外运动参与者的体验感,涉及到餐饮、住宿、救援等多方面服务的优化。赛事发展鼓励各地举办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户外运动赛事,吸引更多爱好者参与。产业融合注重推动户外运动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安全治理则是要建立健全户外运动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参与者的人身安全。
明确程序,有序推进建设
《通知》明确了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需按照地市谋划、省内推荐、国家复核、建设实施、政策支持、总结推广六个步骤有序开展。
首先,有积极性的地级市(州、盟)或省直管县人民政府作为建设主体,需依托当地优质特色户外运动资源,明确优势户外运动项目,合理规划建设范围(原则上不跨地市级行政区域),并组织编制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方案。以某地级市为例,若其拥有丰富的水域资源,可将水上运动作为重点发展项目,围绕水域规划建设皮划艇、赛艇等运动场地及配套设施,并在建设方案中详细阐述建设思路、目标及实施步骤。
省级人民政府在此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体育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推荐工作,在充分评估各地市建设方案及发展潜力的基础上,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择优确定推荐名单。
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国家林草局等相关部门对各地提交的材料组织专家联审,并进行部门联合评议,最终确定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名单。
对于纳入建设名单的地区,地市级人民政府要切实落实建设主体责任。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明确总体建设目标以及分年度实施计划。在土地保障方面,合理规划用地,确保项目建设用地需求;资金保障上,积极拓展资金渠道,包括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财政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等;政策保障则涵盖了税收优惠、产业扶持等方面。同时,要建立可持续的管理运营维护机制,制定详细的管理运营方案,培育相关企业,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设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将对建设地区给予政策支持。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渠道,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资金支持。体育总局等相关部门还将完善户外运动标准体系,为建设工作提供规范指导。自然资源、水利、林草等部门依法依规优化环评、林地草地占用、涉河湖等审批流程,提高建设效率。
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等部门将持续跟踪建设进展情况,对建设成效进行总结评估,对建设地区实行动态管理。适时开展经验交流活动,推广各地的典型经验做法,以点带面,推动全国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工作整体提升。
严格条件,确保建设质量
《通知》对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地区提出了严格的条件要求。
建设地区需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拥有显著特色且适宜户外运动发展的自然资源禀赋,同时具备一定的户外运动发展基础和经验,以及有利于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承载能力、人员条件与技术支持。例如,一些旅游资源丰富且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本身就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接待能力,在发展户外运动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必须具有发展户外运动的积极性,建立起政府负责、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将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和年度重点项目清单,确保建设思路清晰,政策措施具体。只有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各部门协同配合,才能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保障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应具有广阔的户外运动发展空间,交通便利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前提,完善的设施和优质的服务能够提升游客体验,丰富的赛事则可增加目的地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能够通过建设吸引国内外广泛参与,并为全国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地方财政状况要稳定,能够为项目建设与后续运营提供有力支持,确保建设过程中资金链条畅通,避免因资金问题影响建设进度,同时要坚决杜绝新增隐性债务风险,防止借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搞 “政绩工程”“新形象工程”。
行业影响,助力产业发展
随着《通知》的发布,户外运动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户外运动在国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 (2023 - 2024)》显示,与 2019 年相比,2023 年与户外运动相关的旅行订单人次增长 14.99%,2024 年上半年的同比增速更是达到 59.78%。截至 2024 年 10 月,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共认定 74 家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2024 年 1 至 9 月,吸引参与和体验人次达 1.34 亿,同比增长 8.86%。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建设,将进一步推动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户外运动领域,促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提升;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各类赛事和活动,带动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助力户外运动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次《通知》的印发,为各地开展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方向。各地将以此为契机,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建设工作,为广大户外运动爱好者提供更多优质的运动目的地,同时推动我国户外运动产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在未来的建设过程中,各部门将密切协作,共同为实现 “到 2030 年,建设 100 个左右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的目标而努力。
2月18日,2025年全国室内田径大奖赛(第三站)在山东省田径运动管理中心田径馆开赛。广东短跑名将苏炳添在男子60米决赛中跑出6秒65,夺得冠军。
2024体坛精彩纷呈。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大放异彩,国内大型赛事“十四冬”、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全国全民健身大赛等轮番上演。
12月17日,世界羽联公布了最新一期世界排名。国羽在男单、女双、混双项目中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在总决赛夺冠后,石宇奇积分达到103015分,稳居男单榜首。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体育作为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承载着培养健康体魄、塑造健全人格的重任。
2025年1月1日上午9:00
2025年1月1日上午8:00
2025年1月1日上午9:00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体育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国家林草局等部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25〕12 号)相关要求,全面推进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工作。
紧扣目标,细化建设任务
《通知》紧密围绕 “到 2030 年,建设 100 个左右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这一核心目标,对各项建设任务进行了详细分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秉持 “两山” 理念,从资源利用、设施建设、服务升级、赛事发展、产业融合、安全治理等六个关键方面发力,推动建设工作落地生根。
在资源利用方面,强调合理开发与保护并重,确保自然资源能够可持续地服务于户外运动发展。例如,在山区开展徒步、登山等项目时,要严格遵循生态保护要求,避免过度开发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设施建设则涵盖了户外运动所需的各类基础设施,包括步道、营地、攀岩场地等,要按照高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服务升级旨在提升户外运动参与者的体验感,涉及到餐饮、住宿、救援等多方面服务的优化。赛事发展鼓励各地举办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户外运动赛事,吸引更多爱好者参与。产业融合注重推动户外运动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安全治理则是要建立健全户外运动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参与者的人身安全。
明确程序,有序推进建设
《通知》明确了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需按照地市谋划、省内推荐、国家复核、建设实施、政策支持、总结推广六个步骤有序开展。
首先,有积极性的地级市(州、盟)或省直管县人民政府作为建设主体,需依托当地优质特色户外运动资源,明确优势户外运动项目,合理规划建设范围(原则上不跨地市级行政区域),并组织编制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方案。以某地级市为例,若其拥有丰富的水域资源,可将水上运动作为重点发展项目,围绕水域规划建设皮划艇、赛艇等运动场地及配套设施,并在建设方案中详细阐述建设思路、目标及实施步骤。
省级人民政府在此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体育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推荐工作,在充分评估各地市建设方案及发展潜力的基础上,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择优确定推荐名单。
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国家林草局等相关部门对各地提交的材料组织专家联审,并进行部门联合评议,最终确定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名单。
对于纳入建设名单的地区,地市级人民政府要切实落实建设主体责任。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明确总体建设目标以及分年度实施计划。在土地保障方面,合理规划用地,确保项目建设用地需求;资金保障上,积极拓展资金渠道,包括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财政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等;政策保障则涵盖了税收优惠、产业扶持等方面。同时,要建立可持续的管理运营维护机制,制定详细的管理运营方案,培育相关企业,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设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将对建设地区给予政策支持。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渠道,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资金支持。体育总局等相关部门还将完善户外运动标准体系,为建设工作提供规范指导。自然资源、水利、林草等部门依法依规优化环评、林地草地占用、涉河湖等审批流程,提高建设效率。
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等部门将持续跟踪建设进展情况,对建设成效进行总结评估,对建设地区实行动态管理。适时开展经验交流活动,推广各地的典型经验做法,以点带面,推动全国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工作整体提升。
严格条件,确保建设质量
《通知》对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地区提出了严格的条件要求。
建设地区需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拥有显著特色且适宜户外运动发展的自然资源禀赋,同时具备一定的户外运动发展基础和经验,以及有利于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承载能力、人员条件与技术支持。例如,一些旅游资源丰富且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本身就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接待能力,在发展户外运动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必须具有发展户外运动的积极性,建立起政府负责、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将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和年度重点项目清单,确保建设思路清晰,政策措施具体。只有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各部门协同配合,才能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保障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应具有广阔的户外运动发展空间,交通便利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前提,完善的设施和优质的服务能够提升游客体验,丰富的赛事则可增加目的地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能够通过建设吸引国内外广泛参与,并为全国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地方财政状况要稳定,能够为项目建设与后续运营提供有力支持,确保建设过程中资金链条畅通,避免因资金问题影响建设进度,同时要坚决杜绝新增隐性债务风险,防止借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搞 “政绩工程”“新形象工程”。
行业影响,助力产业发展
随着《通知》的发布,户外运动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户外运动在国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 (2023 - 2024)》显示,与 2019 年相比,2023 年与户外运动相关的旅行订单人次增长 14.99%,2024 年上半年的同比增速更是达到 59.78%。截至 2024 年 10 月,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共认定 74 家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2024 年 1 至 9 月,吸引参与和体验人次达 1.34 亿,同比增长 8.86%。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建设,将进一步推动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户外运动领域,促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提升;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各类赛事和活动,带动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助力户外运动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次《通知》的印发,为各地开展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方向。各地将以此为契机,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建设工作,为广大户外运动爱好者提供更多优质的运动目的地,同时推动我国户外运动产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在未来的建设过程中,各部门将密切协作,共同为实现 “到 2030 年,建设 100 个左右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的目标而努力。